舞狮是亚洲民间的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因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开张庆典、迎春神诞,常会邀请舞狮团在锣鼓奏乐声中扮成狮子,舞狮助兴,配合新年和乐氛围,在推广传统舞狮文化之余,提高民众的本地文化遗产保育意识。
广东醒狮团流派众多,但大致上可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家。北狮造型酷似真狮,狮头扎作手艺较为简单,全身披金色黄毛;而南狮则又常被称为醒狮,狮头以戏曲面谱为基底,色彩艷丽,工艺考究,其眼帘、嘴部均可活动。但严格来说,醒狮虽有獠牙,却头顶一角,与年兽形象更为接近。为支持《一代醒狮》展览,在舞狮 界大名鼎鼎的马来西亚狮头扎作大师林明国专程来港现场示范醒狮的狮头扎作工艺,此间详细讲述了佛山醒狮团历史的演变。
扎作工艺的全面革新
林明国师傅介绍说,醒狮的舞狮 最初只有“刘备”、“关羽”、“张飞”三种:红面、黑长须,红狮身的是关公狮,代表忠义、胜利、财富;黄彩花面、白须、红黑狮身的是刘备狮,有王者之风,象征仁义、贵气;而黑白面、黑短须、青鼻铁角、烂耳朵的则是张飞狮,寓意霸气、勇猛,故又被称为“打狮”。一般喜庆之事多以红黄两色舞狮较为常见,“打狮”只有在比赛、踢馆时才会被使用。继“刘关张”之后,舞狮又发展出赵子龙狮、马超狮及黄忠狮,成为舞狮界的五虎将。
“不过,以往的‘五虎将’颜色对比过于强烈导致其面相凶恶,小孩子和女性看了常常被吓坏, 广东醒狮团都喜欢跟我订制青色、黄色、粉色,紫色的舞狮 。五彩缤纷的狮子憨态可掬,大人小孩见了都欢喜。”为了紧贴时代潮流,林师傅不拘于传统与时俱进,不仅开始制作多彩舞狮而且在材料选用及扎作手法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革新。林师傅说:“传统做狮头喜用竹子做框架,而我们以藤条、铝片代之,减轻重量的同时还增加了安全性。当竹子断裂后,锋利的纤维极易割伤舞狮者,藤条最多只会弯曲,不会造成伤害。而且以前狮头要用做纸鹞的纱纸包裹狮头架构,我们改用胶纸可以省去涂沫浆糊的复杂工序。”
老夫子的“搵食”秘诀
33年前,年轻的林明国开启了他的舞狮 扎作之路。由于马来西亚没有自己的狮头扎作师傅,所以当地舞狮团只能向内地订购舞狮,不但过程繁复,而且每当舞狮出现破损,均无法及时添置。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林明国只好自行修补狮头,并渐渐摸清了狮头的制作诀窍,现在林师傅已经是舞狮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老夫子”了,他透露说:“以前大家都以为舞狮 一年没几次,做狮头哪能维持生计,但其实世界各地都有舞狮团找我们订制舞狮,订单多到两年前下定的客户,今天我们还没来得及做。”
反观舞狮扎作市场,《一代醒狮》展览的舞狮主要提供者,热衷收藏舞狮的香港姜氏金龙醒狮团姜伟池师傅却不乐观,他说:“因为无法‘搵食’,香港扎狮头的师傅很少,慢慢手艺失传。今次展出的舞狮,很多市面上都见不到了,比如‘罗安记’的两个狮头是日本神户华侨总会借给我们的。罗安记曾是香港舞狮扎作代表,遍布香港武馆,但早已不再流传。”就此,林明国毫不吝啬自己的成功秘诀,他分享道:“打开国际市场的方法是要组建自己的舞狮团,带自己做的狮子去表演和比赛,让别人有机会认识到你的作品。”
姜伟池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他说:“当下最需要的是安全场地。我们目前一般在工厂大厦室外的天台练习,日晒雨淋不说,安置梅花桩等设备也不够安全。就像康文署会有室内的羽毛球馆方便羽毛球爱好者去练习,如果有这样的场地,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普及发展这项运动。